新修改的代表法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法治保障,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指引。庐山市人大以学习贯彻代表法为契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增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实效。
■ 打造立体化履职阵地,架好社情民意"连心桥"
新修改的代表法针对完善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庐山市人大着力打造代表履职阵地,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硬件提升与功能优化并重。按照“方便群众、贴近基层”原则,对全市17个联络站实施提质增效,将10个站点从楼上迁移至楼下,实现群众进站“零障碍”。全面配置触摸式电子屏,接入“江西数字人大”平台,上线“一码一代表”功能。
制度规范与常态运行并行。建立“五簿十五册”电子台账,规范联络站活动记录与档案管理。健全“每月一接待、每季一主题”工作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扩大意见建议收集渠道。同步推进网上联络站建设,实现线下活动与线上公开同步,让群众实时了解代表动态、人大工作进展。
示范引领与全员参与并进。坚持“领导带头、全员覆盖”,庐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以代表身份进站接待选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开展进站活动,带动各级代表主动履职。结合“围庐夜话”、“三进三查三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零距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努力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履职格局。
■ 构建全链条闭环机制,提升建议办理"满意度"
新修改的代表法完善了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制度,强化代表建议办理的刚性约束。庐山市人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开展代表建议“回头看”,巩固办理成果。组成6个监督专组,常态化对前一年办理结果为B类的代表建议“回头看”,重点核查承办单位已办结建议的举一反三成效、承诺事项的持续推进情况。通过召开督办会、实地督办、组织代表参与视察,推动建议在成果深化上取得新进展,切实防止“重答复、轻落实”。
健全建议督办机制,提升办理质效。建立“承办方案制定—重点专组督办—专题视察评估”全链条机制,要求承办单位对每件代表建议制定项目化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实行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组织代表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双向评价”,推动办理工作提速增效。
打响“民生微实事”品牌,完善闭环链条。持续深化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民生微实事”建议办理工作,推动办成“民生微实事”建议63件,直接惠及群众近万人,让“小资金”释放“大能量”、服务“大民生”。该项工作受到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采访团集中报道,并被江西多家主流媒体刊载。
■ 完善全过程服务体系,激活代表履职"新动能"
新修改的代表法对代表履职保障提出明确要求,庐山市人大多措并举,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坚实支撑。
拓宽履职渠道。推进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常态化,邀请代表参加调研视察、工作评议等活动,组织代表参与见证法院执行、庭审旁听和检察院公益诉讼等案件听证活动,安排8名代表分别担任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和司法局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为代表知情悉政创造有利条件。
提升履职能力。多次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开展学习考察,指导乡镇开展代表培训,实现基层人大干部“全覆盖、提能力”。精心举办庐山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增强代表履职能力,为基层人大代表高效履职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履职机制。每年安排50万元对联络站进行差异化奖补,在人代会上对工作突出的代表联络站、代表个人及高质量的代表建议进行表扬。建立代表履职动态管理档案,将履职成效与连任推荐挂钩。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庐山市人大代表工作的工作方案》,健全《代表与选民联系机制》,有力促进代表工作规范化、履职实效化。
庐山市人大将坚持贯彻实施好新修改的代表法,持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推动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展现更大作为。(庐山市人大刘俊 邹火龙供稿)